芙蓉中华中学校史

戴良伴先生

睿智卓绝的领航人 ——戴良伴先生

         戴良伴,福建南安人,受教育于中国,理解新旧学,能文章,弱冠难渡,习商业,稍候经营树胶业,以精密计划,估量胶业行情兔起鹘落。胶市中人常言,胶市每日三种行情,非起则落,非起则落,则为平市,此中微妙,专家亦难乎言哉。先生谨慎于胶市投机,而以实力为基本,故少受胶市兔起鹘落之波动,至战后经营树胶业者,适值1950年代起至60年代是为树胶黄金时代,正是时势造英雄,英雄配合时势,“唯其时物也”。先生遂崛起为森美兰州为胶业界风云人物,望重“九州”(Negri  Sembilan)。

戴良伴董事长_不接受改制通告(1961年)
戴良伴董事长_不接受改制通告(1961年)

         先生当树胶大业成就后,弘愿在社会立德,立言,立功,庶几不负读书出身素志。1957年8月马来亚宣告独立后,马来亚华人功不在禹下也。而独立后之马来亚政府对华文教育倾于“为道一偏”之见,华人既尊重马来文为国家语文,岂料华文反失却过去传统地位,尤是华人教育华文学校,遭遇历史上巨大影响。故当先生任森美兰福建会馆主席,中华中小学董事长时,汇同马来亚华人与华人社团,合力争取华文应得平等地位,此大事虽暂时遭受不再讨论,冻结为冬眠问题,但由中国人如黄河之水,将终注之渤海,此不言而喻。

改制报纸报导。
改制报纸报导。

        先生熟读论语里仁第四。子曰:“参乎!吾道一以贯之”,曾子曰:“唯”。出门人问曰:“何谓也”?曾子曰:“夫子之道忠怒而已矣”。所谓尽已之谓忠,推己及人之谓怒,先生认为忠怒违道不远,施诸已而不愿,亦自勿施于人。故人生最高德道在乎忠怒,曾谓:“做事能脚踏实地,循名责实,专心致志,不敷衍塞责,便是忠,对人能宽假包涵,通于情理,不为一已之私,而陷入于不义,勿因个人偏见,而强人以所难,便是怒”。

         先生为市场中之都君,而竟然有若颜回之为人也,“择乎中庸得一善,则拳拳服膺,而弗失之矣。”实为都君中之奇迹。人类对于科学智识,是难知而易行,对于道德观念,是易知而难行,盖为已之利害所在,率违悖情理,亦滔滔者,天下皆是也。

         汉大儒扬子法言——修身云:“修身以为方,矫思以为矢,立义以为的,奠而后发,发必中矣,人之性也善恶混”——荀子以为人性恶,孟子以为人性善,而扬子以为人性善恶混,此扬子对人性哲学,则据相对论之两方面,“唯圣罔念作狂,惟狂克念作圣。”扬子之言,备极两家反复之喻,于人类情与性,具臻畅达——“修其善则为善人,修其恶则为恶人,气也者所以适善之马也欤?……是以君子强学而力行,珍其货而后市,修其身而其后交,善谋而后动,成道也。”戴良伴先生庶几通于古今一道德哲学家也。“一以贯之,忠怒而已矣。”尤能兼于扬子“强学而力行,”以成其道也。改制报纸报导。

          1962年先生以大业盛德,荣膺森州炎端策封P.J.K.勋衔,不幸天不憗遗一老,于1967年逝世芙蓉首府,一生尽瘁于社会公益,华文教育事业,为森美兰州一代光前垂后之人物。

(转摘自:《闽人创业史》马来西亚新加坡福建社团联合会出版,1969。页21。)

1961年的改制风波及芙蓉中华独立中学的创办

       《1961年教育法令》在国会通过后,政府极力推行各项教育政策和计划,建立一个以马来语文为媒介语的教育制度,取消华文中学的津贴,限定资助接受改制的国民型中学。

         1961年,芙中董事长为戴良伴,陈世荣为副董事长;5月4日,芙中董事会接悉教育部来函,要求表态。董事会于28日在福建会馆召开临时赞助人大会,讨论芙中应否申请全部津贴,陈世荣第一个反对接受改制,最后议决芙中暂缓申请,准备成为独立中学。

        1962年,芙中董事长戴良伴率领董事部同仁正式覆函教育部拒绝接受全津,宣布成为芙蓉唯一不接受改制的华校,为华社保留一所华教堡垒。